如果孩子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遇事情能自己很恰当地解决,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也能得到提高。家长总是苦恼孩子腼腆害羞,又不给孩子创造条件,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那么他又怎么能跨出那一大步呢?
首先,让孩子学会善解人意。一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件玩具正玩得起劲,另一个孩子不由分说,上来就抢他的玩具,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看到。
这种现象反映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性”。“自我中心性”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这是由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局限,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考虑问题。这种现象使他们不懂得体贴他人,不能善解人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且它还会使孩子很难适应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更不会合作或分享。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彻底摆脱自我中心,走近他人,走向社会。
家长可以通过移情(移情,即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训练,培养孩子善解人意。例如,孩子们玩追逐游戏,跑得正起劲,突然,丁丁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大哭起来,没有孩子主动前去安慰丁丁。如果家长在场,可以问孩子:“你摔跤时,感到疼不疼?心里难过吗?”“丁丁摔了跤,你应该怎么做呢?”当孩子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滑板车让给小刚玩时,可以问:“上次你想玩小刚的小汽车,小刚是怎么做的?如果小刚也不让你玩,你的心里会怎样?”通过移情,孩子得以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他人,即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或立场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终成为受欢迎的人。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会认识到:随心所欲、任性,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无法与其他孩子结为伙伴的。许多孩子在一起玩时,自然就会形成一种规则。孩子加入其中就会明白,必须遵守这种规则,甚至必须抑制自己的欲望,否则就会不受欢迎。比如,当和同伴发生冲突时,要会使用一些较合理、较成功的方式,首先承认对方的权利,以商量的方式向对方请求,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要求,如想玩对方的小汽车时,应该用这样的语气商量:“这小汽车是你的吗?给我玩玩可以吗?”而当对方迫切地想玩自己的玩具时,自己能做到相让。即使是想独自玩的玩具,如果大家不轮着玩,结果自己也玩不成。所以有学者说“分享、轮流不是天生就会的”,只有通过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反复实践的经验,才会懂得他人有他人的权利,集体成员各有其义务与责任,才会逐渐地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难免发生冲突。这时,家长要考虑怎样进行引导,培养孩子化解矛盾的责任心和能力,使孩子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倾听对方的陈述和对方的观点。当他学会了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观点时,他就掌握了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他也学会了判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争端,而不是采取被动或侵犯的方式,他还懂得了必须照顾每一方、每个人的需要,使各方都在最小矛盾的情况下和平相处。
孩子在与其他人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借用机会教导孩子如何化解矛盾和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后,他也就掌握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都能得到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