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见了人就害羞,真不知怎么办好。”“我儿子在幼儿园里总爱打人,我都接到老师无数次投诉了,头疼啊。”四岁的孩子,不仅要接触幼儿园小朋友和邻里小伙伴,更有一些陌生人的接触,父母当然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却往往难以如愿,孩子社交能力培养难吗?该怎么做?
强强妈这几天很焦虑,他突然发现,和别的同龄小朋友相比,强强似乎完全不懂社交礼仪:不肯跟邻居阿姨打招呼,拒绝叫人、问好,让自己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很没面子;他认生、害羞,甚至怯懦、自私、没有礼貌……这样下去,强强以后可怎么办呢?
孩子的良好社交表现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呢?其实,引导孩子应该从了解孩子的社交世界开始。
1.打架未必全是坏事,那应 如何看待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呢?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攻击性行为在社交游玩当中浮现,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强干。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并不那么温柔的,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经常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玩当中,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并且发展友谊。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
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达方面差别很大,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肢体动作要多些,而且有时候出手也会比较重,这就会引起有些家长的误会,总以为这个孩子在欺负小朋友、要打人,实际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2.不要强求孩子“礼貌”。
孩子不喜欢和家长的朋友“Say Hello”,其实是正常的表现。因为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威胁。这时候孩子本能地要以沉默来保护自己。每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见生人就有戒备心,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表现,孩子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孩子对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应跟对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应毫无差别的话,那我们才真是需要担心呢。
3.分享观念养成不易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学步儿来说,自私是一个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在建构自我意识,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而且因为幼儿尚未掌握?借?与?还?的概念,觉得东西一旦离开手边,就意味着丢失。到了四岁,经过家长的培养,孩子逐渐养成“分享”的观念。所以,家长应当尽力保护孩子?所有权的建立和发展,孩子只有确认了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 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家长不应该为此批评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而应该理解、接纳孩子不希望分享私人物品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长。
父母可以在空闲时间多带小朋友到室外活动,多于小朋友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困惑或胆怯,父母要尽快为孩子调整,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