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好,欢迎来到倍可医生儿童成长顾问网!请 登陆   免费注册

最专业、最贴心的儿童成长顾问平台

微信:ifencl

QQ:2105179961

微博:@倍可医生网官博

鹅口疮是怎么来的?

发表时间:2014-10-24 21:33:29.0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它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但出现以下情况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出现鹅口疮的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

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

鹅口疮对宝宝的危害不小,宝宝嘴里长了鹅口疮,看得妈妈心疼又心急。那么怎样预防和如何治疗鹅口疮呢?

先看看这些引起鹅口疮的念珠菌是怎么来的吧。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霉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宝宝的皮肤或口腔粘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刚做母亲的产妇,和婴儿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每次用奶瓶前要经过沸水消毒。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药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疗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

鹅口疮虽然可引起感染的途径很多,对宝宝造成的危害也不小。但它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宝宝出现鹅口疮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