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善良,但随着人和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个人心态也会有所改变。同情心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同情心也应该从小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感知能力,也在逐渐形成是非观。对于培养同情心,家长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制定规则
如果父母想培养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父母本身也应是富有同情心,关心自己父母的人。但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有些行为,诸如:打人、说脏话,是要严格禁止的,即使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允许。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允许破坏。
热爱小动物
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提供帮助
每天吃完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里面,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也要主动打招呼,要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感情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与父母的不断要求和督促分不开的。比如:遇到老弱病残行走不便时要主动上前帮忙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关心人、热爱人的良好品质。
关心小朋友
有时,周围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痛了,孩子见状却哈哈大笑。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赶紧说:“哎哟,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验,会止住笑的。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
社会上有很多残忍的事情发生,那是因为他们的是非观发生了扭曲,同情心丧失。孩子从小培养同情心,多关心别人,对成长发育史很有帮助的,这是个值得家长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