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多了,但在这个时期里,家长会觉得孩子挑剔、浪费,不可理喻地哭闹,甚至无事生非。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其实这就是孩子正处于完美敏感期,他们执着于追求完美,若父母破坏了事物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孩子便会变得“不可理喻”了。下面用一则小故事,看看您家的孩子是否也处于完美敏感期呢?
美术课上,果果在画油彩画,花瓶。
果果拿着自己的画儿跑过来:“老师,我画错了。"老师接过来一看,只是花瓶稍微小了点,不会妨碍作品的完整,于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就只是小了一点点。你可以从旁边再画了一个大的呀!”?“老师,我画错了,给我换张纸吧!”说完,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白纸。
“你没画错呀,你从花瓶里画点花,‘不就显得大啦?你要是觉得小,你也可以从旁边画一个啊!”老师的劝说终于让果果有一点动心了。她转身刚要走,却又站住了,她停了一会儿,毅然转过身来,径直走到了白纸跟前,悄悄拿走了一张白纸。
果果的举动早就被小朋友看在眼里。“老师,果果换纸了!”“老师,果果拿你的纸!”一时之间,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果果把手放进嘴里,很不好意思地用脚尖碾着地,一声不吭。
老师看到这样,对孩子们点点头,示意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了。看到老师的默许,孩子们就像炸了锅:“老师,我也画错了!”“老师,我也想换一张纸!”几乎半数的孩子都要求换~张纸,原因仅仅是因为有一笔或几笔画得不理想。
我们之中很多人,觉得孩子太挑剔,太调皮,也太浪费了。一张画了几笔的纸,便成了废纸;饼干掰开了,就不想吃;吃饭要边吃边玩……可是我们要了解,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完美敏感期。完美敏感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
孩子处于完美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怎样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度过这一时期?
1.不强迫宝宝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表达出不满意的情绪,父母要看一下是否已经破坏物体在孩子心中的完美形象。如果是,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继续进行。?“完美,是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方向上,我们顺应孩子这一需要。比如在做点心、面食、菜品上,都应当为孩子考虑,可以相对来说做得小巧一些,一次给孩子的是完整的。当孩子因为饼干碎了而不想再吃的时候,不应当勉强孩子吃碎掉的饼干等。
2.不要给孩子心理暗示。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不听话,固执等。这会给他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很不讨人喜欢,缺乏自信,于是变得更自以为是,父母要给他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3.尽量给孩子创造完美的环境。
每当孩子看到的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时,总会自己动手把物体改变为想象的模样。如果父母能根据孩子的爱好和习惯,提前准备好孩子想要的,那么孩子就不会因为不满意而哭闹。孩子的这一心理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对于孩子心理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也就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但同样的,如果在这个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甚至得到负面的强化,那这种行为有可能往畸形的方向去发展。
看完了这篇文章,您是否觉得豁然开朗,其实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也很可爱了吧?